楊鳴九
楊鳴九(1894-1962)名登皋,井研縣人,民國2(1913)年畢業於四川高等美術學堂。1915年參加反袁鬥爭活動,聯合榮縣範華階、榮興鹹等配合縣內同盟會員行動,一舉攻克井研縣城。反袁鬥爭失敗,隻身外逃,流浪江湖。在重慶輪船上當幫工,往返渝、漢、瀘等碼頭,在船上出售“洋堿”(肥皂),進而在上海請教製皂工人,學得製皂知識。8年回成都順城街開設作坊,首次在川經營肥皂生產,獲利頗豐。14年成都拓寬改直馬路,楊鳴九趁機從上海運銷自行車,再自行設廠組裝“洋車”(黃包車),進而又經營進口小轎車及西服、鋼絲床、瓷浴盆、玻璃鏡、膠鞋、地毯、煤氣燈和壁紙等時新產品。同時又將四川盛產的縐綢染色印花後,遠銷上海。來往兩便,反複得利。繼之兼營房地產生意,低價購進古舊房星,精心設計,改建為中西合壁、典雅綺麗的庭院,轉手之間,獲利數倍。16年,聯合工商界名人胡子昂、黃鼇等,集資在成都西玉龍街興辦震康木器廠,所產家具質量高,樣式新,銷路好,譽滿蓉城。之後,又逐步將資金和精力轉移到自幼酷愛的果木種植業上,19年,先後到新加坡、菲律賓和美國考察果樹生產,又在成都、重慶郊區和金堂趙鎮等處購地1000餘畝,辦果園10多處,栽植果樹10萬餘株。並求教於在蓉的胡昌熾、章文才和華西大學的丁克生等果樹專家、教授,學習栽培新方法和果園管理經驗。並將楊皋農場提供作金陵大學、四川大學和華西大學三校園藝係(科)學生實習場所。農場為成渝兩地提供了大批新鮮優質果品和種苗,對發展四川果品生產起了很好作用。24年成都歐亞航空公司新辟上海一一成都直達航線。楊鳴九積極支持讚助,並登機試航。27年楊從美國引進“盤尼西林”(青黴素),協助藥廠試製生產成功。解放後,楊鳴九去上海從事外貿工作,1962年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