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孔伯 .
陳孔伯(1881一1911)名廣居,又名策、居驥,井研縣農(nong) 新鄉(xiang) 人。幼勤學,博聞強記,好讀史籍、兵書(shu) ,尤愛好古詩,不喜歡八股製藝。少即以“掃清天下穢氣”為(wei) 己任。光緒二十四(1898)年,戊戌變法維新,陳孔伯深為(wei) 高興(xing) 。變法失敗,憤不可遏,萌發反清思想,每讀南北朝和宋、明末史書(shu) ,常怒目切齒。清光緒三十二年到成都參加新軍(jun) ,因小事觸犯上司,竟以“違抗軍(jun) 令罪”被縛出營外行刑,幸遇救,後憤然離開新軍(jun) 。同年秋,由熊克武介紹秘密加入同盟會(hui) ,與(yu) 黃方、謝持等聯係,在川南一帶進行活動。三十三年由其師吳嘉謨介紹隨川軍(jun) 到西藏教書(shu) 。在拉薩一年多,頗感苦悶。由印度、越南、經香港溯長江歸川,沿途博覽山川風俗,見聞大廣。宣統元(1909)年參加嘉定起義(yi) 。與(yu) 稅鍾麟等偽(wei) 充募兵官,到嘉定童家場團練局奪取槍彈,事成會(hui) 合其他幾支隊伍,南下奪取嘉定。不料嘉定守敵聞變,已有準備,次日抵溝兒(er) 口時,清軍(jun) 已憑江固守,無法強渡,乃決(jue) 計襲取屏山。至屏山宋家村時,遭清軍(jun) 圍玫,腹背受敵,黑夜突圍四散。
宣統三年四川保路事起,同盟會(hui) 乘機發動群眾(zhong) ,進行反清鬥爭(zheng) 。陳孔伯在成都參加保路運動,8月4日同王天傑等同盟會(hui) 員赴資中羅泉井,參加各地哥老會(hui) 首領的“攢堂大會(hui) ”,討論起義(yi) 準備工作。9月7日趙爾豐(feng) 製造“成都血案”,各州縣紛紛組織同誌軍(jun) 圍攻成都。陳孔伯在井研組織數百人,編製成軍(jun) ,北上成都,加入東(dong) 路民軍(jun) 。在華陽秦皇寺,民軍(jun) 聯陣與(yu) 清軍(jun) 大戰。取勝後與(yu) 清軍(jun) 相遇於(yu) 七裏溝。清軍(jun) 氣勢洶洶,欲合圍民軍(jun) ,情況危急,陳孔伯持槍躍起,左衝(chong) 右突,率軍(jun) 突破清軍(jun) 重圍。清軍(jun) 驚服,相互傳(chuan) 告:“東(dong) 路民軍(jun) 有白旗陳字者,勁敵也,幸勿輕敵”。陳孔伯率隊繞道西路,挺進草堂寺附近,設伏,親(qin) 率敢死隊誘敵,重傷(shang) 敵軍(jun) 。又轉移東(dong) 甫,在二江寺北,和其他民軍(jun) 一道,再創敵軍(jun) 。
同誌軍久攻成都不下,補充缺乏。陳孔伯和各路同誌軍代表商議,先取州縣,孤立成都。陳率隊南下,先取井研。時榮縣、仁壽、威遠等縣相繼獨立。端方率軍進駐資中,擬派兵攻打威遠、榮縣。陳即率軍到威遠,任威遠民政長兼全縣司令,“晝理民事,夕讚軍機,夜食不 遑 (huáng閑暇)”。11月上旬,同誌軍向自流井清軍發起進攻,兵分蘭路,陳孔伯率軍為左翼,在大塘山(今自貢觀音灘附近)與清軍激戰。11 月10日在自貢馬鞍山遭兩營巡防軍包圍,眾寡懸殊,冒死奮戰,給清軍以重大殺傷;但終被俘,清軍勸其投降,陳厲聲痛罵。敵人問“你不怕死嗎嗎?”“不怕痛嗎?”陳大聲連呼“不怕!不怕!”清軍竟將煤油澆其身,縱火焚燒,陳孔伯至死不叫,全身被燒得焦枯如炭。遺體運回井研時,沿途人民焚香戴孝祭奠。民國元(1912)年,蜀軍政府追贈陳孔伯為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