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研縣,位於(yu) 四川南部,緊鄰世界文化與(yu) 自然雙遺產(chan) 樂(le) 山大佛——峨眉山。置縣1450餘(yu) 年,麵積840平方公裏、人口38.6萬(wan) ,山川秀美,民俗多姿,是文化和旅遊部命名的“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xiang) ”。“井研農(nong) 民畫”是四川省對外文化交流名片、全國農(nong) 民文化藝術節“一村一品”優(you) 秀項目、中宣部“圖說我們(men) 的價(jia) 值觀”公益廣告宣傳(chuan) 品牌。
井研農(nong) 民畫起源民間
井研自古以來崇文尚藝,民間繪畫、剪紙、泥塑、雕刻藝術精湛,民間藝術根基深厚。民間流傳(chuan) 清代畫家李傳(chuan) 道畫的魚入水能遊,畫的火提兒(er) 能烤火。1990年版《井研縣誌》記載,民國泥塑藝人王瑞卿塑造的濟公和尚形態生動,被譽為(wei) 珍品。濃鬱的民間藝術土壤為(wei) 井研農(nong) 民畫的產(chan) 生提供了豐(feng) 富養(yang) 分。
井研農(nong) 民畫源起於(yu) 20世紀五六十年代。其時伴隨“大躍進”興(xing) 起的“壁畫化”“詩畫牆”等活動,基層美術工作者和當地文藝愛好者一起,圍繞“人民公社好”“農(nong) 業(ye) 學大寨”等主題創作宣傳(chuan) 畫,這也激發了眾(zhong) 多民間藝人的創作熱情,以周雲(yun) 鶴、饒紹清、李伯君等為(wei) 代表的井研縣分全鄉(xiang) 農(nong) 民畫家們(men) ,傳(chuan) 承古老的鄉(xiang) 風民俗和深厚的民間文化底蘊,農(nong) 閑之餘(yu) 創作了大量以農(nong) 村農(nong) 事、景物、民俗等為(wei) 題材的畫作,深受群眾(zhong) 喜愛。20世紀70年代,井研農(nong) 民畫家饒紹清跟隨西南五省派出的代表團到昆明觀摩展出的陝西戶縣農(nong) 民畫,被其鮮豔的色彩、強烈的對比、飽滿的構圖深深吸引。這次觀摩學習(xi) 深深影響了饒紹清其後的農(nong) 民畫創作,也基本奠定了井研農(nong) 民畫的發展方向。20世紀80年代,井研縣文化館舉(ju) 辦了數期農(nong) 民畫培訓班,邀請省市美術專(zhuan) 家因材施教,培育了一批農(nong) 民書(shu) 法、美術方麵的愛好者,充實和提升了農(nong) 民畫家隊伍和繪畫水平。分全農(nong) 民畫逐漸小有名氣,“井研農(nong) 民畫”開始成為(wei) 地方標誌,分全鄉(xiang) 則被公認為(wei) 井研農(nong) 民畫的發源地。1988年,樂(le) 山舉(ju) 辦首屆農(nong) 民書(shu) 畫大賽,井研參賽的農(nong) 民畫3幅獲獎。
井研農(nong) 民畫聲名鵲起
初期的井研農(nong) 民畫可定義(yi) 為(wei) 由井研農(nong) 民和農(nong) 村基層文化工作者創作的繪畫作品,是實用功能突出的政治宣傳(chuan) 畫,隨後主要以中國山水寫(xie) 意畫、工筆畫等為(wei) 主。20世紀70年代後,井研農(nong) 民畫逐漸有了鮮明的本土特色。改革開放後井研農(nong) 民畫的內(nei) 涵不斷更新,這一時期的作品不論風格、水平皆展現出新時代農(nong) 民的新風貌,也成為(wei) 農(nong) 村文化繁榮發展的縮影。進入21世紀以來,城鎮化速度加快,大量農(nong) 民外出務工或到縣城生活,井研農(nong) 民畫逐漸定型為(wei) 以農(nong) 村生活題材為(wei) 主、符合農(nong) 民審美趣味的繪畫作品。
近年來,井研農(nong) 民畫畫家圍繞“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中國夢”“鄉(xiang) 土情”“反腐倡廉”等主題創作了大量政治宣傳(chuan) 畫;同時發掘先進事例,如學生曾姣照顧年邁病弱的爺爺奶奶等,創作了一些公益宣傳(chuan) 畫。這些畫作貼合時政,闡釋精妙,被印刷成宣傳(chuan) 冊(ce) 數千本、海報數百幅,在各鄉(xiang) 鎮、社區分發,反響甚好。井研農(nong) 民畫作為(wei) 鄉(xiang) 土風情和社會(hui) 正能量的表達載體(ti) 之一,以井研深厚的文化底蘊為(wei) 依托,在新農(nong) 村文化建設方麵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作為(wei)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井研農(nong) 民畫不僅(jin) 在巴蜀大地頗有名氣,還聲名遠播。1999年11月,分全鄉(xiang) 由四川省農(nong) 民詩書(shu) 畫藝協會(hui) 舉(ju) 薦,代表四川農(nong) 民創作40多件作品,參加由文化和旅遊部社圖司、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辦公廳、中國農(nong) 民書(shu) 畫研究會(hui) 、中國貧困地區文化促進會(hui) 等在北京勞動人民文化宮聯合舉(ju) 辦的“中國農(nong) 民迎澳門回歸書(shu) 畫展”。井研分全鄉(xiang) 農(nong) 民畫7幅作品獲獎,井研農(nong) 民畫家2人獲先進個(ge) 人獎,井研縣獲組織獎。《四川日報》作了標題為(wei) 《分全鄉(xiang) 的書(shu) 畫登大雅》專(zhuan) 刊報道。2007年,應邀遠赴韓國首爾展出;2008年,應邀走進北京大學百周年紀念講堂,實現高雅藝術與(yu) 鄉(xiang) 土文化的碰撞與(yu) 交流。2010年6月,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井研農(nong) 民畫,被選送參展由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文化和旅遊部、中國文聯主辦的首屆中國農(nong) 民藝術節。井研農(nong) 民畫作為(wei) 四川省12個(ge) 參展項目之一,參展的井研農(nong) 民畫作品共23件。本屆藝術節上,“金色田園·四川井研農(nong) 民畫”分別在全國農(nong) 民文化藝術“一村一品”、“中國農(nong) 民畫精品展”兩(liang) 個(ge) 展區展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文聯主席孫家正等蒞臨(lin) 四川展館參觀。本屆藝術節,四川井研農(nong) 民畫榮膺多項大獎:在全國農(nong) 民文化藝術“一村一品”展中,井研農(nong) 民畫被首屆中國農(nong) 民藝術節組委會(hui) 評為(wei) 全國農(nong) 民文化藝術“一村一品”優(you) 秀項目;由李旭東(dong) 創作的《七彩荷塘》被評為(wei) 首屆中國農(nong) 民藝術節優(you) 秀作品;同時,李旭東(dong) 因在組織參加首屆中國農(nong) 民藝術節工作中表現突出,被組委會(hui) 評為(wei) “先進個(ge) 人”;李旭東(dong) 創作的《七彩荷塘》、戚海峰創作的書(shu) 法作品同時被全國農(nong) 業(ye) 展覽館、中國農(nong) 業(ye) 博物館收藏。在“中國農(nong) 民畫精品展”中,20件井研農(nong) 民畫參展,由李旭東(dong) 創作的《汶川不哭》、饒紹清創作的《大豐(feng) 收》、饒藝創作的《嘮家常》、饒玲創作的《打穀子》、聶朝政創作的《豐(feng) 收樂(le) 》、李驥創作的《收獲》等6件作品榮獲“中國農(nong) 民畫精品展”優(you) 秀作品獎;同時,由饒紹清創作的《大豐(feng) 收》、饒藝創作的《嘮家常》《好日子》、饒玲創作的《打穀子》、唐莉萍創作的《院壩歡歌》等5件作品被全國農(nong) 業(ye) 展覽館、中國農(nong) 業(ye) 博物館收藏。由組委會(hui) 審核、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出版的《為(wei) 農(nong) 民喝彩——首屆中國農(nong) 民藝術節》精美畫冊(ce) 中,在全國農(nong) 民文化藝術“一村一品” 專(zhuan) 版介紹了井研農(nong) 民畫;在“中國農(nong) 民畫精品”專(zhuan) 版刊登了李旭東(dong) 創作的《汶川不哭》、饒紹清創作的《鬧元宵》2件作品。作為(wei) 四川省唯一的中國農(nong) 民畫畫鄉(xiang) ,四川井研農(nong) 民畫參展首屆中國農(nong) 民藝術節並取得圓滿成功。
據統計,20世紀90年代以來,井研農(nong) 民畫已參加國際性書(shu) 畫展3次,全國性書(shu) 畫活動20餘(yu) 次,省級參賽參展20餘(yu) 次。井研農(nong) 民畫也不斷得到相關(guan) 部門的肯定,2000年,分全鄉(xiang) 被文化和旅遊部評為(wei) “中國民間藝術之鄉(xiang) ”;2002年,井研縣被文化和旅遊部授予“中國民間藝術之鄉(xiang) ”榮譽稱號;2014年,井研縣再次被文化和旅遊部授予“中國民間藝術之鄉(xiang) ”。
井研農(nong) 民畫獨具特色
井研農(nong) 民畫具有井研特色、井研風格、井研表達、井研韻味。
井研農(nong) 民畫產(chan) 生於(yu) 民間,發展於(yu) 民間,其實質屬於(yu) 民間繪畫,經過半個(ge) 多世紀的發展,井研農(nong) 民畫不僅(jin) 融合了傳(chuan) 統民間美術表現技法,還在創作實踐中不斷探索、創新,在農(nong) 民畫平麵性、裝飾性基礎上,吸收中國畫、年畫、裝飾畫表達手法,形成井研農(nong) 民畫獨特風格,作為(wei) 全國農(nong) 民文化藝術“一村一品”優(you) 秀項目,它土而不俗,土中有雅,土雅交融。
井研農(nong) 民畫具有獨特的繪畫風格:構圖飽滿,造型誇張,色彩鮮豔,畫風質樸。它源自井研當地豐(feng) 富的民間生活,以農(nong) 耕文化、農(nong) 村生活、農(nong) 業(ye) 文明為(wei) 主要題材,“畫天、畫地、畫自己、畫山、畫水、畫風情”,生動表現了農(nong) 時、農(nong) 俗、農(nong) 風、農(nong) 景、農(nong) 情,飽含著農(nong) 民畫家獨特的藝術視角和審美情趣,真實反映了當代農(nong) 民畫家的生活形態和樸素感情。井研農(nong) 民畫散發著清新質樸的泥土芳香、濃鬱多情的生活氣息、自由不羈的山野之風,充分展示了社會(hui) 主義(yi) 新農(nong) 村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精神文明建設的豐(feng) 碩成果。
井研農(nong) 民畫具有獨特的藝術特色:鄉(xiang) 土氣息濃鬱,民間傳(chuan) 統文化特色鮮明。作品往往以農(nong) 民獨特的審美眼光,謳歌中國農(nong) 村的新麵貌,表達自己對美好生活的憧憬。作品傳(chuan) 承農(nong) 村民俗文化,是農(nong) 民畫作者在繼承和發展傳(chuan) 統民間美術的創作風格、創作技法和汲取淳樸瑰麗(li) 的民間藝術精華的基礎上,融合現代藝術觀念,大膽創新而成。畫的多為(wei) 民間喜慶、吉祥、安財等傳(chuan) 統祝願的圖案。井研農(nong) 民畫采用毛筆在宣紙(熟宣)上創作,運用中國畫顏料調色暈染,這不同於(yu) 其他農(nong) 民畫選用圖畫紙、亞(ya) 麻布用水粉顏料創作,故而自成一家。
井研農(nong) 民畫順應時代要求,推出文創伴手禮——“井研農(nong) 民畫印象·五朵金花”藝術品,分別有瓷畫鄉(xiang) 愁之花(青瓷、茶杯、筆筒、煙缸等)、中國折扇之花(折扇)、真絲(si) 彩巾之花(精選井研農(nong) 民畫佳作以絲(si) 綢印染)、蘭(lan) 箋雅韻之花(書(shu) 簽、賀卡和明信片等)和美飾精裝之花(樂(le) 山名土特產(chan) 包裝)。
井研農(nong) 民畫傳(chuan) 承發展
為(wei) 推動井研農(nong) 民畫的傳(chuan) 承發展,樂(le) 山市委、市政府以及井研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給予政策扶持和資金扶持,將“井研農(nong) 民畫”分別納入“一縣一品”“一村一品”範疇,傾(qing) 力打造井研縣域特色品牌;繼續以“展示新農(nong) 村,描繪新生活”為(wei) 主題,以原生態的農(nong) 耕文化為(wei) 主體(ti) ,以“服務農(nong) 民,依靠農(nong) 民,普惠農(nong) 民,促進發展”為(wei) 出發點,堅持政府扶持引導,鼓勵社會(hui) 力量積極參與(yu) ,在保護傳(chuan) 承基礎上,開發農(nong) 村文化藝術資源,催生新業(ye) 態,創造新的農(nong) 村致富增長點,活躍農(nong) 村文化生活;公開出版《井研農(nong) 民畫特色與(yu) 技法》,構建起井研農(nong) 民畫自身的理論基礎和培訓教材;不斷壯大井研農(nong) 民畫創作隊伍,逐步使其向市場化、規模化經營轉變,不斷推進井研農(nong) 民畫的發展。
井研縣委縣政府持續推進農(nong) 民畫傳(chuan) 承,建立相應的工作機製,如成立井研縣農(nong) 民畫研究院;落實專(zhuan) 項工作經費用於(yu) 創作、展出及對外文化交流,在文廣新局大樓建立約400平米的“農(nong) 民畫精品展示廳”,並開辟“農(nong) 民畫工藝品展銷區”;在人員、物資的保障下實現農(nong) 民畫創作、展覽常態化,嚐試創建農(nong) 民畫周邊工藝品產(chan) 銷鏈;開展品牌宣傳(chuan) 、市場提升活動;實施公益宣傳(chuan) 、戶外宣傳(chuan) 、舉(ju) 辦“井研·中國農(nong) 民畫鄉(xiang) 藝術節”;建農(nong) 民畫文化創意產(chan) 業(ye) 園、推農(nong) 民畫鄉(xiang) 體(ti) 驗旅遊和係列衍生產(chan) 品,建設中的“蒲亭新村”項目區,將新建文化廣場、文化大院、農(nong) 民畫藝術區、農(nong) 民畫創作室和農(nong) 民畫文化創意產(chan) 品交易區等,將打造成集“幸福新村、城市公園、文化名片、生態旅遊”四位一體(ti) 的縣城後花園。
文化搭台,百姓舞台,在農(nong) 民畫隊伍建設上,中共井研縣委宣傳(chuan) 部和縣文廣新局加強組織引導,搭建老中少梯隊、拓展創作群體(ti) 、建立定期培訓、畫院簽約製度。舉(ju) 辦農(nong) 民畫培訓班,中小學美術老師、鄉(xiang) 鎮文藝工作者和民間愛好者參加培訓;省市美術專(zhuan) 家結合井研農(nong) 民畫創作講授美術專(zhuan) 業(ye) 知識和技法,不少學院派的專(zhuan) 業(ye) 美術人才也加入井研農(nong) 民畫研究創作隊伍;在位於(yu) 文廣局二樓的少年宮內(nei) 開設針對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課外美術班,主要教授兒(er) 童畫、農(nong) 民畫和中國畫;多位農(nong) 民畫家在自己家中設立畫室,在周末和假期進行美術培訓,涉及畫種豐(feng) 富全麵。2017年加入中國民協的農(nong) 民畫作家饒藝在農(nong) 民畫創作和培訓農(nong) 民畫愛好者上,成績斐然,成為(wei) 新一批農(nong) 民畫家的中堅力量。
鄉(xiang) 情深深根植於(yu) 農(nong) 民畫家們(men) 心中,井研農(nong) 民畫家們(men) 熱心於(yu) 文化惠民活動,他們(men) 進鎮村、進校園、進機關(guan) 免費創作、培訓。在井研研城小學和蒲亭新村農(nong) 民畫培訓基地,時常可以看到農(nong) 民畫家授課的身影。農(nong) 民畫家們(men) 還積極融入鄉(xiang) 村振興(xing) 建設,用手中的畫筆創作出豔麗(li) 的農(nong) 民畫,將美麗(li) 農(nong) 家點綴得格外溫馨、愜意。
井研農(nong) 民畫,巴蜀大地上的一朵民間文藝奇葩,根植於(yu) 農(nong) 村,在新時代的滋潤下,華麗(li) 蝶變,將生生不息,在新時代文藝大舞台,熠熠生輝。
(刊於(yu) 《巴蜀史誌》(2022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