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縣財政局認真落實財政法治責任,紮實推進法治政府、法治財政建設。現將縣財政局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設工作情況報告如下。
一、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主要舉(ju) 措及成效
(一)深入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法治思想。
局黨(dang) 組堅持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開展專(zhuan) 題學習(xi) 12次,深入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法治思想,紮實開展黨(dang) 紀學習(xi) 教育,認真落實省委、市委、縣委法治建設決(jue) 策部署,增強政治建設的自覺性和堅定性,深入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精神和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樹牢“四個(ge) 意識”,堅定“四個(ge) 自信”,堅決(jue) 擁護“兩(liang) 個(ge) 確立”,切實做到“兩(liang) 個(ge) 維護”。按照“保運轉、保民生、保重點、優(you) 結構、防風險”總體(ti) 要求,圍繞建設“成樂(le) 一體(ti) 化發展先行示範區、樂(le) 山融入雙城經濟圈橋頭堡”戰略目標和“農(nong) 業(ye) 興(xing) 縣、工業(ye) 強縣”發展主線,切實服務中心大局,加強財政資源統籌,優(you) 化支出結構,增強重大項目財力保障;強化預算約束和績效管理,抓實地方政府債(zhai) 務風險化解工作,為(wei) 法治井研建設再上新台階營造良好法治氛圍。
(二)認真履行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
切實履行黨(dang) 組書(shu) 記作為(wei) 財政法治政府建設第一責任人工作責任製度,一是動態調整縣財政局推進全麵依法治縣領導小組成員,主持黨(dang) 組會(hui) 研究和部署依法行政依法理財工作11項次,印發《2024年財政法治建設工作要點》。二是堅持依法辦事、依法理財,嚴(yan) 格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及財政相關(guan) 法律法規,結合工作實際,將財政法規和財政管理有關(guan) 要求落到實處,依法履行財政職能,推進財政科學民主依法行政決(jue) 策,持續健全完善財政執法工作體(ti) 係,全麵推進財政政務公開,有序推進預算績效管理,有效提升財政管理效能。三是嚴(yan) 格遵守行政機關(guan) 負責人出庭應訴製度,按時完成法治政府建設年度報告等。
(三)全麵推進財政法治建設。
1.推進財政科學民主依法行政決(jue) 策。落實《四川省重大行政決(jue) 策程序規定》,推行開放式決(jue) 策,財政預算草案、決(jue) 算草案均按程序提請縣人代會(hui) 、縣人大常委會(hui) 審議通過後執行。持續健全完善財政決(jue) 策機製,公開決(jue) 策項目和程序,建立重大決(jue) 策終身責任追究及責任倒查機製,堅持執行法律顧問和財政文件文書(shu) 合法性審查製度,開展法律谘詢、合法性審查等活動31項次。局黨(dang) 組嚴(yan) 格執行重大事項請示報告製度,及時按程序向縣委、縣政府請示報告財政重大事項,局班子成員嚴(yan) 格執行“三重一大”事項集體(ti) 決(jue) 策製,財政資金分配、人事任免等重大決(jue) 策一律經過集體(ti) 研究決(jue) 定。嚴(yan) 格規範性文件製定、備案管理。
2.健全完善財政執法工作體(ti) 係。實施“提升行政執法質量三年行動計劃”,堅持行政執法人員持證上崗製度,組織財政執法幹部21人參加執法培訓和考試。貫徹落實《四川省行政執法監督條例》,嚴(yan) 格執行《四川省財政廳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規範》和《標準》,製定並主動公開《井研縣財政局分類檢查事項目錄》《井研縣財政局行政執法事項目錄清單》,嚴(yan) 格規範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檢查等執法行為(wei) ,全年開展行政檢查。全麵推行行政執法公示製度、執法全過程記錄製度和重大執法決(jue) 定法製審核製度,認真開展行政執法案卷評查,有序推進財政行政執法標準化體(ti) 係建設。
3.嚴(yan) 格落實涉企行政事業(ye) 性收費相關(guan) 規定。落實政府性基金、行政事業(ye) 性收費、涉企行政事業(ye) 性收費三張目錄清單,實行收費目錄清單管理,編製《井研縣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業(ye) 性收費目錄清單(2024)》,對收費項目、收費標準按規定及時公示。取消收取供應商投標(響應)保證金,鼓勵采購人免收供應商履約保證金,切實減輕中小企業(ye) 資金壓力。沒有違規設定涉企收費罰款等問題。
4.自覺增強監督意識。把主動接受監督作為(wei) 依法理財的重要內(nei) 容,增強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審計監督和社會(hui) 監督意識。持續做好人大財政預算執行全過程動態監控,規範公開全縣財政預算、決(jue) 算、政府債(zhai) 務、預算績效目標等財政信息。紮實開展財經紀律重點問題監督檢查,進一步加強新時代財會(hui) 監督工作。
5.推進財政高質量發展。出台《關(guan) 於(yu) 促進財政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全麵樹立“獎勤罰懶”激勵約束導向,構建“大財政”收入管理格局,健全“集中財力辦大事”支出保障機製,切實防範化解風險,增強財政可持續性,全麵推進財政高質量發展。出台《關(guan) 於(yu) 進一步推動黨(dang) 政機關(guan) 習(xi) 慣“過緊日子”工作方案》,全麵落實黨(dang) 政機關(guan) 要習(xi) 慣過“緊日子”要求,嚴(yan) 格預算管理,嚴(yan) 控一般性支出,嚴(yan) 肅財經紀律,加強財政管理監督。貫徹實施《四川省優(you) 化營商環境條例》,擬製《在研金融機構支持地方經濟發展激勵辦法》,建立政府資源引導提升金融服務的長效機製。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及其實施條例,印發《關(guan) 於(yu) 進一步加強政府采購管理工作的通知》,不斷規範采購人在政府采購活動中的行為(wei) ,提升政府采購工作質量和效率,構建規範透明、公平競爭(zheng) 、嚴(yan) 格問責的政府采購工作機製。
(四)紮實開展法治宣傳(chuan) 。
健全完善局機關(guan) “誰執法誰普法”工作機製,製定縣財政局2024年度學法計劃,組織會(hui) 前學法10次,組織財政幹部學習(xi) 《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及其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等財政法律法規,提高幹部職工學法用法水平。在縣委常委會(hui) 解讀《習(xi) 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專(zhuan) 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精神》《中共中央辦公廳關(guan) 於(yu) 建立健全政府債(zhai) 務管理情況報告製度的意見》,在縣政府常務會(hui) 領學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堅持黨(dang) 政機關(guan) 過緊日子”相關(guan) 精神,領學《四川省人民政府關(guan) 於(yu) 推動財政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組織全縣財務人員700餘(yu) 人次開展行政事業(ye) 性國有資產(chan) 報告編報業(ye) 務培訓、預算績效管理、財務管理等專(zhuan) 項培訓,舉(ju) 行《抓住關(guan) 鍵環節 實現陽光采購》專(zhuan) 題講座等,持續增強全縣幹部學法守法用法的能力。組織開展“一月一主題”法治宣傳(chuan) 活動,認真做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四川省知識產(chan) 權促進和保護條例》及防範非法集資宣傳(chuan) 、國際禁毒日宣傳(chuan) 等,持續增強幹部群眾(zhong) 尊法學法用法守法意識。
二、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一是財政執法人員專(zhuan) 業(ye) 能力仍不足。財政執法缺乏法律專(zhuan) 業(ye) 人才,財政執法人員依法執法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二是財政法治意識需進一步加強,個(ge) 別單位違反財經紀律的問題仍時有發生。三是財政普法方式單一,財政法規普法成效沒有取得實質性突破。
三、2025年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工作計劃
(一)加快推進財政法治建設。對照《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21-2025年)》《財政部關(guan) 於(yu) 深入推進財政法治建設的指導意見》等相關(guan) 文件要求,嚴(yan) 格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及財政相關(guan) 法律法規,進一步推動全麵依法履行財政職能、完善財政管理製度體(ti) 係、健全依法決(jue) 策機製、嚴(yan) 格規範財政行政執法、健全財會(hui) 監督體(ti) 係、持續推進財政普法等工作,加快推進財政法治建設。
(二)認真落實“誰執法誰普法”責任。按照“誰執法誰普法”“誰主管誰普法”的原則建立和落實普法責任製。製定財政普法責任清單,明確普法任務和工作要求,重點加強對黨(dang) 政領導、財政幹部的財政法規培訓和宣傳(chuan) ,切實增強單位領導幹部、財政和財務人員尊法學法守法意識。
(三)加強財政法治工作隊伍建設。加強財政法治工作隊伍的正規化、專(zhuan) 業(ye) 化建設。健全法治機構配置,配強工作力量,使財政法治人員的配置與(yu) 形勢任務相適應,努力培養(yang) 一批既懂財政業(ye) 務又懂財政法治的高素質人才。
(四)進一步優(you) 化營商環境。貫徹中央、省和市出台的一係列政策措施,落實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強化政策支持和財力保障,加力推動國省出台的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落地,貫徹落實財政金融互動政策,優(you) 化營商環境,全力激發經營主體(ti) 活力,支持擴大內(nei) 需、提振消費,激發縣域經濟發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