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guan) 文件: 關(guan) 於(yu) 《米兰体育全站關(guan) 於(yu) 推進氣象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政策解讀
各鎮人民政府、研城街道辦事處,縣級各部門:
氣象事業(ye) 是科技性、基礎性、先導性的社會(hui) 公益事業(ye) 。近年來,氣象在防災減災救災、保障經濟社會(hui) 發展、增進民生福祉等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為(wei) 深入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氣象工作、四川工作係列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四川省人民政府關(guan) 於(yu) 推進氣象高質量發展助力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四川的意見》(川府發〔2023〕11號)、《樂(le) 山市人民政府關(guan) 於(yu) 推進氣象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樂(le) 府發〔2023〕7號)要求,加快推進我縣氣象高質量發展,助力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井研,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ti) 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深入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緊緊圍繞中央、省、市、縣重大戰略部署,堅持創新驅動、需求牽引、協同發展,加快推進氣象現代化建設,著力構建智慧氣象體(ti) 係,提升監測精密、預報精準、服務精細的能力,充分發揮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全方位保障生命安全、生產(chan) 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為(wei)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井研提供堅實保障。
(二)發展目標。
到2025年,基本建成適應需求、結構完善、功能先進、保障有力的氣象體(ti) 係,監測精密、預報精準、服務精細的能力進一步提升,形成具有井研特色的氣象現代化標誌性成果。構建氣象高質量發展新格局,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發揮更加充分,氣象服務質量和效益顯著提高,氣象綜合實力進一步提升。全縣地麵氣象監測站網平均間距達到5.5公裏,強對流天氣預警準確率達90%、時間提前量達50分鍾。
到2035年,氣象監測、預報和服務水平進入全市先進行列,以智慧氣象為(wei) 主要特征的現代氣象業(ye) 務體(ti) 係基本建成。氣象與(yu) 井研經濟社會(hui) 各領域深度融合,氣象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全麵實現,全社會(hui) 氣象防災減災能力大幅提升,氣象治理現代化水平全麵提高,氣象綜合實力邁上新台階。
二、主要任務
(一)高質量發展現代化氣象業(ye) 務,提高監測預報服務能力。
1.著力提高氣象監測能力。優(you) 化氣象觀測站網布局,在地質災害易發點、森林火險高風險區,對老舊氣象觀測站進行迭代更新,補齊地麵氣象監測短板。加強應急氣象觀測能力建設,形成立體(ti) 化、全覆蓋、高精度的氣象觀測係統。強化氣象監測資料收集傳(chuan) 輸、質量管理和共享應用能力,提升氣象觀測數據整體(ti) 效益。(責任單位:縣氣象局,縣委網信辦、縣發改局、縣自然資源局、縣水務局、縣應急局,各鎮人民政府、研城街道辦事處。排名第一為(wei) 牽頭單位,下同)
2.著力提高氣象預報精準水平。推進氣象研究型業(ye) 務建設,加強對風雲(yun) 氣象衛星、雷達等觀測資料的應用,發展以數值預報釋用為(wei) 核心的無縫隙、全覆蓋、精準化的智能網格預報,提高預報預警準確率和時空分辨率,完善中短期和延伸期智能預報預測業(ye) 務,逐步形成“五個(ge) 1”的精準預報能力,即實現提前1小時預警局地強天氣、提前1天預報逐小時天氣、提前1周預報災害性天氣、提前1月預報重大天氣過程、提前1年預測全縣氣候趨勢。基於(yu) 上級研發的產(chan) 品和平台,發展具有本地特色的智能網格產(chan) 品訂正業(ye) 務,開展快速滾動更新的短時臨(lin) 近預報業(ye) 務。(責任單位:縣氣象局,縣發改局)
3.著力提高氣象服務精細水平。推進氣象服務數字化、智能化,構建智慧精細氣象服務體(ti) 係。發展自動感知、智能研判、精準推送的智慧氣象服務,推動氣象大數據跨領域融合應用,打造權威統一的氣象數據服務平台,升級智慧型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係統,完善發布和再傳(chuan) 播機製,推動預警信息發布深度融入廣播、電視、短信及新媒體(ti) 等公共信息傳(chuan) 播體(ti) 係。〔責任單位:縣氣象局,縣委宣傳(chuan) 部(縣委網信辦)、縣自然資源局、縣水務局、縣文體(ti) 旅遊局、縣應急局,各鎮人民政府、研城街道辦事處〕
4.著力提高氣象信息化水平。強化“雲(yun) +端”業(ye) 務技術體(ti) 係建設,完成現有業(ye) 務應用“雲(yun) 化”改造,實現新建業(ye) 務應用雲(yun) 原生。加強網絡通信建設,推進氣象大數據雲(yun) 平台應用,建設服務於(yu) 氣象防災減災、經濟社會(hui) 發展等方麵的信息化平台,實現各部門間信息互通共享。綜合運用信息安全技術手段,完善網絡安全實時監管平台和基礎設施建設,建立氣象網絡安全整體(ti) 主動防禦係統,保障氣象信息和網絡安全。(責任單位:縣氣象局,縣委網信辦、縣應急局,各鎮人民政府、研城街道辦事處)
(二)進一步健全氣象災害防禦體(ti) 係,築牢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
5.健全氣象防災減災組織體(ti) 係。堅持以氣象預警信息為(wei) 先導,按照分級負責、屬地管理原則,健全氣象防災減災機製。優(you) 化《井研縣氣象災害應急預案》,依托市級新一代突發公共事件預警信息發布係統,製定預警信息製作、發布規範。健全應急管理、自然資源、水務、氣象、交通、農(nong) 業(ye) 、文體(ti) 、生態和行政審批等部門間的信息共享、會(hui) 商聯動工作機製,推進預警與(yu) 應急響應一體(ti) 化協同。建立重大氣象災害預警“叫應”反饋機製,實現預警與(yu) 響應無縫銜接、閉環管理。將氣象災害防禦融入基層網格化社會(hui) 治理體(ti) 係,建立健全“末端發力、終端見效”、快速響應、高效聯動的氣象災害應對機製。(責任單位:縣氣象災害應急指揮部各成員單位,各鎮人民政府、研城街道辦事處)
6.強化氣象災害風險管理。定期開展氣象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和風險區劃,強化氣象災害普查成果運用,提升重點區域、敏感行業(ye) 防災減災基礎設施設防水平和承災能力。探索氣象災害納入巨災保險製度建設,建立實施重大規劃、重點工程項目氣候可行性論證製度,實現氣象防災減災與(yu) 項目同部署、同規劃、同實施。加快“多員合一”的基層氣象信息員隊伍建設,推進國家級綜合減災示範社區創建。組織開展應急演練,提升突發氣象災害的應對保障能力。(責任單位:縣氣象局,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縣應急局,各鎮人民政府、研城街道辦事處)
7.強化氣象防災減災科普宣傳(chuan) 。將氣象災害防禦科普工作納入各級綜合科普體(ti) 係,融入學校教育,多手段、多方式、多渠道開展氣象災害防禦科普,開發貼合井研氣象災害特點、公眾(zhong) 喜聞樂(le) 見的氣象科普作品,提升社會(hui) 公眾(zhong) 防災避災和自救互救能力。(責任單位:縣氣象災害應急指揮部各成員單位,縣發改局(縣科技局),各鎮人民政府、研城街道辦事處)
(三)聚焦縣委重大戰略部署,提高氣象服務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水平。
8.提高氣象助力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能力。結合井研縣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和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發展規劃,調整優(you) 化農(nong) 業(ye) 氣象服務布局。將農(nong) 村氣象防災減災納入鄉(xiang) 村建設行動,提高農(nong) 村氣象災害監測預警水平,全麵提升糧食安全氣象服務保障能力。開展農(nong) 業(ye) 全產(chan) 業(ye) 鏈的氣象服務,打造農(nong) 產(chan) 品氣候認證品牌,構建與(yu) 現代農(nong) 業(ye) 發展相適應的農(nong) 業(ye) 氣象觀測站網和智慧業(ye) 務服務平台。開展農(nong) 業(ye) 精細化評估與(yu) 區劃,推進農(nong) 業(ye) 災害氣象指標研究和農(nong) 業(ye) 氣象災害保險,助力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責任單位:縣氣象局,縣自然資源局、縣水務局、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縣應急局,各鎮人民政府、研城街道辦事處)
9.提高交通、能源領域氣象服務能力。不斷提高交通氣象監測能力,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和大數據技術提升惡劣天氣現象的識別與(yu) 預警能力,有效促進交通氣象服務及時化、智能化發展。深化電網安全運行和電力調度精細化氣象服務。(責任單位:縣氣象局,縣委網信辦、縣發改局、縣經信局、縣交通運輸局、國網井研供電公司,各鎮人民政府、研城街道辦事處)
(四)推進公共氣象服務均等化,滿足人民群眾(zhong) 美好生活氣象需求。
10.優(you) 化人民美好生活氣象服務供給。將公共氣象服務納入全縣公共服務體(ti) 係建設,建立公共氣象服務清單製度,形成保障公共氣象服務體(ti) 係有效運行的長效機製,實現基本公共氣象服務城鄉(xiang) 全覆蓋。提升宜居、宜業(ye) 、宜遊、康養(yang) 產(chan) 業(ye) 的氣象服務能力,為(wei) 群眾(zhong) 高品質生活提供特色服務。加強氣象服務數字化普惠應用,多載體(ti) 向群眾(zhong) 提供優(you) 質氣象服務,製作形式多樣、內(nei) 容豐(feng) 富的氣象節目,做優(you) 做強氣象新媒體(ti) 。推動氣象服務全麵融入智慧城市建設,發展保障城市供水供電供氣、防洪排澇、交通出行等智能管理的氣象服務係統,提高城市生命線安全運行氣象保障水平。(責任單位:縣氣象局,縣委網信辦、縣發改局、縣民政局、縣自然資源局、縣住建局、縣交通運輸局、縣水務局、縣應急局,縣綜合執法局,各鎮人民政府、研城街道辦事處)
(五)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氣象服務能力,助力井研綠色發展。
11.提升生態氣象保障能力。開展溫室氣體(ti) 觀測,加強風能、太陽能等氣候資源多源監測應用,積極運用氣象綜合觀測和氣象大數據手段,探索碳匯潛力監測核心公關(guan) 。建立井研縣重汙染天氣過程評估及預測模型,提升空氣汙染氣象條件分析研判水平,建設大氣汙染監測預警服務平台。(責任單位:縣氣象局,縣委網信辦、縣發改局、井研生態環境局,各鎮人民政府、研城街道辦事處)
12.提升森林防滅火氣象保障能力。充分利用氣象衛星產(chan) 品開展森林火情監測,提高森林火險氣象等級研判水平。加強森林防滅火應急氣象觀測係統建設,提升森林防滅火應急觀測預警能力。(責任單位:縣氣象局,縣自然資源局、縣應急局,各鎮人民政府、研城街道辦事處)
13.提升人工影響天氣能力。貫徹落實《樂(le) 山市推進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重點任務,圍繞森林防滅火、生態文明建設、重大應急保障服務等重點工作,開展常態化、資源性人工影響天氣作業(ye) 。有序更新、增加地麵人工影響天氣作業(ye) 裝備。建立空域申報信息化係統和協調機製,構建完善“智慧人影”業(ye) 務體(ti) 係。加強人工影響天氣決(jue) 策指揮係統建設,提升作業(ye) 指揮調度能力。建立聯合安全監管機製,完善彈藥物聯網等安全能力建設。(責任單位:縣氣象災害應急指揮部各成員單位,各鎮人民政府、研城街道辦事處)
14.建設高水平氣象人才隊伍。進一步提升氣象人才隊伍綜合素質,紮實實施重點人才計劃,強化創新團隊建設。統籌用好編製資源。將氣象部門人才培養(yang) 納入井研縣人才培養(yang) 體(ti) 係,加大氣象高層次領軍(jun) 人才、中青年骨幹人才的培養(yang) 力度。對在氣象高質量發展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ge) 人,按照有關(guan) 規定給予表揚和獎勵。(責任單位:縣氣象局,縣委編辦、縣人社局、縣總工會(hui) )
三、組織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堅持黨(dang) 對氣象工作的全麵領導,健全部門協同、上下聯動的氣象高質量發展工作機製。將氣象高質量發展納入相關(guan) 規劃,並將氣象防災減災工作納入政府督查內(nei) 容,確保各項工作任務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二)加強法治建設。依法推進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工作,推進氣象信息服務等方麵規章製度的製定、修訂和完善。全麵提升氣象依法行政能力,持續推進“互聯網+監管”,強化社會(hui) 氣象活動監管。加強防雷、升放氣球、人工影響天氣等安全監管工作。
(三)強化政策支持。進一步落實雙重計劃財務體(ti) 製,按照中央政策中央財政保障,地方政策地方財政保障的原則,落實中央與(yu) 地方共同保障機製。縣財政要做好地方氣象事業(ye) 發展經費保障工作,加強對氣象高質量發展工作的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建立與(yu) 氣象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經費保障機製。
米兰体育全站
2023年10月27日